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

疳症是指由餵養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發育的病症,相當于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

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症狀。

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的說法。



對于疳証的“疳”的兩种解釋:其一為“疳”就是“甘”,這是因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過食甘而致。這是從某個側面,對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

其二是“疳”有“干”的含義,這是因為本病會出現消瘦、干癟、气血津液不足等臨床表現。



【病因】



1.乳食不節,傷及脾胃:乳食不節,過食肥甘生冷,傷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納運化失職,升降不調,及成積滯。積滯日久,脾胃更傷,轉化為疳。



2.脾胃虛寒薄弱:脾胃虛寒薄弱,則乳食難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積,壅聚中州,阻礙氣機,時日漸久,致使營養失調,患兒贏瘦,氣液虛衰,發育障礙。乳食不節與脾胃虛弱互為因果,積滯可傷及脾胃,脾胃虛弱又能產生積滯,臨床上多互相兼雜為病。



3.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蟲症也常為本病的原因。



【症狀】



1.積滯傷脾:形體消瘦,體重不增,腹部脹滿,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調,常有惡臭,舌苔厚膩。



2.氣血兩虧:面色萎黃或蒼白,毛髮枯黃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煩躁,睡臥不寧,啼聲低小,四肢不溫,發育障礙,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紋色淡。



【証候分類】



1.疳症



(1)疳气:形體略見消瘦,而色稍萎黃,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乾稀不調,精神不振,好發脾气。舌苔膩,脈細滑。多見于本病之初期。



(2)疳積:形體消瘦明顯,脘腹脹大,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毛髮稀疏易落,煩躁。或見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減退。或善食易飢、大便下蟲。或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舌質偏淡,苔淡黃而膩,脈濡細而滑。多見于本病之中期。



(3)干疳:極度消瘦,皮包骨頭,呈老人貌,皮膚乾枯有皺紋,精神萎靡,啼哭無力,無淚。或可見肢體浮腫。或見紫癜、鼻衄、齒衄等。舌淡或光紅少津,脈弱。多見于本病之晚期。



2.積滯



(1)乳食內積:面黃少華,煩躁多啼,夜臥不安,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黃或如米泔,伴有低熱。舌紅,苔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2)脾虛夾積:面色萎黃,形體較瘦,困倦無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滿喜伏臥,大便稀糊。唇舌淡紅,苔白膩,脈細而滑,指紋淡滯。





-----------------------------------------------------------------------------------------



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

難道是鉤蟲感染...



呼吸生理學沒有我要的

宗氣依然是個謎



果然有定目標就會乖乖完成

沒有就很容易得過且過的浪費一天

明天再K.O.微免三本吧

下個禮拜

殘酷的考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y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