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是不瞭解
大家都說金庸的小說很厲害
但當年國三第一次看的時候
說真的也只是覺得故事很有趣而已
但究竟高明在哪裡
卻也說不上來
最近再看之下才發現
原來金庸筆下的角色竟如此鮮明
不像在寫一個虛構的人物
倒像在寫熟識已久的老友
不只個性鮮明 甚至還能看到人物心境上的變化
就拿張翠山來說
一登場的時候不過是個二十初頭的少年
雖然他給人的形象是文質彬彬
但從他與龍門鑣局數味鏢頭的對話中仍可發現
其實張翠山還挺激動的
楊佩佩找馬景濤這種超激動小生來演
還演得頗有味道
另外從書中也可看出
張翠山的行俠仗義純粹也是後天教化而成
而不像張無忌真的是俠義心腸
這點可從張翠山與殷素素的一段對談中發現
所以當殷素素問張翠山時
張翠山心底忽然升起了問號
但隨後只覺自幼所學便是如此
坦白說在到冰火島之前
張翠山給人的印象確實如金毛獅王所說
婆婆媽媽 拘束太多

但從冰火島歸來後
卻明顯看到他變得穩重許多
當然也許是因為重新接觸到同門師兄弟與其他各派人物
再加上殷素素的身份還真的挺尷尬
所以在處理許多事情上張翠山的考量都以師門為第一
這也呼應了金庸在結尾所寫的
倚天不是在寫愛情故事
而是在描寫男人之間的情誼

最近忽然覺得
一個作家厲不厲害
除了故事本身劇情誘不誘人外
原來對角色各性的雕塑也佔了極大的因素
像星子的太歲中有一段讓我很難忘
當玉帝與紫微同樣都邪化了
兩人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前者知道自己邪化後是深覺懊惱
而後者卻是向老子說一切都怪玉帝昏庸無能
品格的高下 瞬間一目了然
難怪同為四御之尊
卻以玉帝為第一

妳曾經問過我
最喜歡或討厭金庸筆下的哪一位人物
我說不上來 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總覺得每個角色都有可愛之處 卻也有另人厭惡之處
只能說我不喜歡陳家洛 但卻覺得自己最像陳家洛
明明身為江湖上一大幫會的大當家
但性格上卻異常的矛盾
常常猶豫不前
他所做的事不是因為自己覺得該這麼做
反而給人一種 是為了扮演一個幫會老大才這麼做的感覺
有種出於自願與趕鴨子上架的差異
不是為了自己 只是為了周圍的期待

最近就常常覺得自己很想出發冒險
但其實沒有冒險的勇氣
凡事一定會事先盤算好備案
但當備案生變時 反而捨棄原計劃採採備案
只求穩 不求功
唉 明明還想冒險
卻不曾跨出半步
也罷 就耕莘吧

既然無法激出火花
就這樣悄悄離開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至少 不難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y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